Tau P301S小鼠模型 (Line PS19小鼠)
物种:小鼠基因:MAPT突变:MAPT*P301S编辑类型:MAPT - 转基因相关疾病:阿尔茨海默症、额颞叶痴呆品系名称:B6;C3-Tg(Prnp-MAPT*P301S)PS19Vle/J遗传背景: (C57BL/6 x C3H)F1基因编辑
表型概述
斑块:
无。
缠结:
MAPT小鼠Tau P301S小鼠 PS19小鼠6月龄时,在新皮质、杏仁核、海马、脑干和脊髓中出现神经原纤维缠结体,并逐渐积累 (Yoshiyama et al.,2007)。
神经元损失
MAPT小鼠Tau P301S小鼠 PS19小鼠9到12月龄时,海马和内嗅皮质中的神经元损失,杏仁核和新皮质中的损失更严重,12月龄时更加明显 (Yoshiyama et al.,2007)。
胶质增生
3月龄时,小胶质细胞主要在脑白质和脊髓中出现增生。6月龄时,海马、杏仁核、内嗅皮质和脊髓的白质和灰质中小胶质细胞增生更加明显。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先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(Yoshiyama et al.,2007)。
突触损失
MAPT小鼠Tau P301S小鼠 PS19小鼠自3月龄起,海马CA3区域的突触素免疫反应逐渐减少。突触功能受到损害 (Yoshiyama et al.,2007)。
LTP / LTD的变化
MAPT小鼠Tau P301S小鼠 PS19小鼠6月龄时海马CA1区域的长时程增强 (LTP) 降低。基础突触传递改变 (较小的纤维电压幅度,fEPSP斜率和振幅) (Yoshiyama et al.,2007)。在自由移动的小鼠中,海马LTP受到损害 (Lasagna-Reeves,2016)。
认知障碍
MAPT小鼠Tau P301S小鼠 PS19小鼠6月龄的动物在Morris水迷宫中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 (Takeuchi et al., 2011)。在关联(情境)条件恐惧 (contextual fear conditioning) 测试中记忆受损 (Lasagna-Reeves,2016).
表型详情
这个广泛使用的tau病理模型是由Virginia Lee、John Trojanowski和同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) 医学院开发的。正如2007年首次报道的那样,MAPT小鼠Tau P301S小鼠 PS19小鼠在混合背景下8月龄时出现神经元损失和脑萎缩,主要发生在海马体,但扩散到其他脑区,包括新皮质和内侧颞叶皮质。它们在新皮质、杏仁体、海马体、脑干和脊髓中发展出广泛的神经纤维缠结样包涵体。缠结病理伴随着小胶质细胞增生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,但没有淀粉样斑块 (Yoshiyama et al., 2007)。
在组织学方法显示明显的tau病理改变之前,这些小鼠的大脑显示出tau种子活性。即,存在于脑匀浆中的tau聚集体可以通过似乎是类似于朊病毒的机制引起进一步的tau聚集。在这些小鼠中,种子活性最早在1.5月龄时首次被检测到,表明蛋白病理式的tau种子是该模型的早期表型 (Holmes et al., 2014)。
在行为上,PS19小鼠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的迹象,包括在莫里斯水迷宫中选择性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(Takeuchi et al., 2011)。其他年龄相关的行为异常包括当尾巴被举起时的握爪 (clasping) 和肢体收缩 (limb retraction),随后出现肢体无力。这些运动缺陷在7到10月龄时进展到瘫痪,伴随着弓背姿势和进食困难。混合背景小鼠的大约80%的死亡发生在12月龄时,中位存活期约为9月龄 (Yoshiyama et al., 2007)。
最近,一些报告表明混合背景PS19小鼠的病理起病有所延迟。这种延迟已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维持的小鼠中报道 (例如Zhang et al., 2012; Iba et al., 2013),但目前似乎不影响杰克逊实验室的种群 (Iba et al., 2013)。
最初在混合背景下繁殖的PS19小鼠现已与C57BL/6J回交,以生成一个同源系 (见下文相关品系)。这些小鼠也显示出缠结病理和神经元损失。它们在脑干和脊髓中发展出类似于神经纤维缠结的包涵体,开始于6月龄。神经元损失在稍后观察到,大约9月龄左右,特别是在海马体和脑干中 (Maruyama et al., 2013)。它们还在Y型迷宫记忆任务中表现出自发交替行为障碍,增加的过度活动和减少的类焦虑行为,增加的前脉冲抑制 (惊恐反应)和降低的热性伤害阈值 (Takeuchi et al., 2011)。